兵工名校太行情 信仰演绎军工魂
——中国军工文化中北艺术团发展纪实
高校的使命不仅在于用知识培育人才,用科研推动发展,更在于用文化引领进步。素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誉的中北大学在抗日的烽火中诞生。从立校之日起,太行情、军工魂,就是这所学校的建校之本,力量之源。在时代发展的浪潮和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这所学校的红色信仰历经七十余年的岁月洗礼,褪却了些许激进,却沉淀出了更多厚重与多元的包容,最终被概括为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涵的太行精神。这种精神在大家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追求下,逐渐形成为一种可感可知的优良校风,逐渐成为广大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形力量。面对崭新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理解与坚持,继承和弘扬着这所学校最为可贵的传统。
2013年12月,中国军工文化中北艺术团挂牌成立。对于艺术团和中北大学而言,这块牌子,来得实在晚了些。因为在过去的70余年中,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用艺术去演绎军工文化的灵魂。
走进中北大学,历经七十四年发展建设的校貌、校情,处处呈现出鲜明的军工特质。作为山西在办学规模最大,科研经费最多的高校,校园里“人民兵工第一校”纪念石、“太行精神”纪念碑及学校倡建者彭德怀和首任校长、兵工泰斗刘鼎等与学校建校历史息息相关的军工名人雕像散落各处;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军工文艺表演作品和火炮、兵器陈列室等默默地向到访的人们诉说着这所学校与中国抗战史及军工发展史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璀璨的历史积淀里,有一支队伍几经孕育、超常发展,不仅成为了中国高校音乐界的奇葩,也闪耀出学校军工文化最动人的光芒。他们将凝聚在中北人身上的“太行精神”与军工特质,通过歌舞、器乐演奏及音乐剧、话剧等形式深入到师生心中、传播到全社会——它就是中北大学艺术团。
2014年由艺术团总监王燕平监制,团长陕军导演并主演的新编历史话剧《兴隆门客栈》在2014元宵节与省城观众见面,并参加了晋中市十台大戏闹新春的活动。“五一”期间中北艺术团参与了山西广播电视总局“成立65周年”山西大剧院的“名家民歌”演唱会的创作及演出。承担了第九届全省大学生声乐比赛颁获晚会的创作编排演出活动。又在2014大学生毕业典礼的晚会上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演出。为提升艺术团对音乐剧的认知,为活跃校园内的文化与交流的氛围,2014年6月邀请了美国“卡内基艺术学院”师生十六人来到龙城进行大师讲座及音乐剧的演出。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艺术团演出近百场。
2005年依托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建立的艺术团历史不长,却秉承了厚重的历史。2010年艺术团用青歌赛铜奖的成绩告诉世人:仅仅五年的时间,艺术团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这一过程再一次证明了信仰的力量,也引导着我们去探究成绩背后的艺术团。
立足校园,将永恒的信仰、先进的文化辐射社会
2012年9月28日,太行山下,英雄故里左权县,一片红色的海洋。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左权将军殉国暨左权县命名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正在这里进行。恢弘激越的歌声穿透层层山峦,越过浩瀚时光,久久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这曲由中北大学艺术团总监王燕平老师编舞、中北大学合唱团表演的《太行山上》,让人们如临其境,再一次为全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伟大决心以及在那个烽火硝烟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太行精神”所深深感染。舞台上,80名艺术团成员身着八路军军服,青春稚嫩的脸庞和斗志昂扬的神情,专业的唱功和认真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如雷掌声。
成绩的背后,是艺术团对历史的学习,对传统的感知,以及刻苦的排练。如果没有全封闭,军事化的训练,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青歌赛铜奖的成绩——艺术团总监王燕平教授说。中北艺术团要求学员学历史,知传统,并在日常训练和表演中更深刻的体验传统包含的信仰。正如老舍所说:“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信仰去坚定别人的信仰”。信仰传播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建校者的信仰,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担当,而艺术团的信仰则来自于学校70余年的沉淀与老师的言行。
这个根植于“人民兵工第一校”的艺术团,立足于弘扬中国军工文化,传承山西民歌艺术,将现代艺术与军工文化及地方特色相融合,打造了一批优秀的军工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在校内,艺术团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引领紧密结合起来,创作排演作品以反映中国军工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近五年来举办各类军工文化活动1233次;在校外,艺术团代表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参加2010年5月全国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团体赛(总决赛)中获铜奖,并与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达成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协议;参加2008年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首届国际民歌博览周”活动并排演了整场的山西民歌表演唱;多次参加革命老区黄崖洞兵工厂举办的“八路军军工文化研讨会”……这些活动夯实了艺术团发展的基础,也有力地弘扬了军工文化。
立足教学,实现军地结合,将军工文化推陈出新
中北大学艺术团目前拥有80人的合唱团、60人的管乐团、60人的民乐团和50人的舞蹈团及创作、演出、管理相关部门。艺术团成员由艺术学院师生选拔组成。他们立足教学,开创了在学校接受专业教育、到社会表演实践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将彰显军工特色、提升人才品质与实现艺术团内涵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使艺术团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在“人民兵工第一校”这面大旗指引下,艺术团自成立之初,便强化军工特色,在创作、排练、演绎艺术曲目的过程中,将学校历史,融合现代表演艺术,不断追寻红色文化的脚步,挖掘历史、整理文献,创作出了诸如《从太行山走来》、《太行记忆》等太行军工文化的艺术作品,深受校内外观众好评。
近年来,艺术团与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山西省歌舞剧院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在学术交流、协同传作、演出等方面构建了强大的资源网络;同时先后与山西大剧院、香港卫视山西公司、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山西省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太原市万柏林教育局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学生实践基地,为专业学习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台。与诸多单位的强强联手,实现了表演团体优质资源的整合运用,全面推进了艺术团建设,提高了联合团队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范围。将文化育人与传播军工精神统一起来,在演出中育人,在宣传中育人,大力弘扬军工文化。
立足管理,打造名家,艺术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目前,中北大学艺术团总人数620人,拥有800人的排练演出剧场、6个多功能排练厅、98个专业琴房等完善的教学排练设施和55名专业教师。学校从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军工文化艺术团建设,每年配备30万元经费支持艺术团的各项演出活动。同时,艺术团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职能机构、规章制度、考核制度、演出制度等相关组织构架。
艺术团成立以来斩获众多殊荣。艺术团师生多次参加各类国际比赛并四次获得大奖,其中银奖2项、艺术成就奖1项、“优秀指挥奖”1项;参加“2012美国迪贝艺术节”比赛荣获民族声乐组一等奖,教师陈娟获得民族器乐组二等奖;获央视《歌声与微笑》栏目“微笑杯”一等奖;荣获山西省第七届“三晋之春”合唱比赛金奖;由艺术团老师指导的寒泉琵琶乐坊荣获“华乐联盟”首届国际华乐室内乐职业B组金奖;参加首届中华红歌会获银奖;同时,还荣获国家大剧院“首届世界民歌博览音乐周”活动“艺术成就奖”、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山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一等奖;2010年参加美国“迪贝”艺术节以山西民歌合唱“亲疙瘩下河洗衣裳、桃花红杏花白”获民族声乐组金奖;代表海军政治部合作参加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团体铜奖;2009年获山西省“民歌、民舞、民乐”调演金奖、第二届全国指挥大赛“二等奖”、美国“迪贝艺术节”民族声乐组“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二等奖、首届“华乐”室内乐比赛金奖等诸多国内外奖项……
一系列突出的表现吸引了多方关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多次送来锦旗给予肯定;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多次播放中北艺术团的演出;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等多次专题报道中北大学艺术团,北京音乐台、山西电视台为中北大学艺术团做了专访。
中北大学艺术团人才济济的环境,得益于人才强团、办一流艺术团体的建团理念。近年来艺术团共引进国家一级演员3名、著名导演2名、优秀博士4名。中北艺术团团长陕军就是其中佼佼者。在三十四年的演艺生涯中,她以甜美的嗓音、良好的形象和独特的民歌演唱风格被文化部授予“尖子演员”称号,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是山西本土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对于艺术团未来的发展,中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北艺术团总监王燕平老师认为,要成为一所知名大学,除了具备教学科研等硬实力外,各方面工作中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质也非常重要。作为那些曾经在抗日烽火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辈军工人的继承者,太行精神将永远涤荡着今天每一个中北人的心灵。因此,艺术团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军工特色,打造更多服务军工建设、弘扬军工文化的精品剧种,立足山西,走向全国,努力成为传承优秀军工文化的排头兵,为进一步提升中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及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