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动态

首页 / 美育教育 / 美育动态 / 正文

“非遗保护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4 发布人:赵婧 签发人:王燕平 阅读数:

2025年5月14日,中北大学艺术学院二层东厅内,一场聚焦非遗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的美育讲座热烈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特邀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张景明担任主讲人,吸引了校内外学术界、文化界以及非遗传承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非遗保护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交织的精彩对话。

此次讲座以“传承非遗文化基因,激活现代化创新动能”为题,深刻且系统地阐释了非遗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独特的双向互动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绝非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简单的组成部分,它更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记忆,更为关键的是,在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进程中,非遗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巨大潜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实现现代化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在现代化的宏大进程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非遗进行简单机械的“静态保存”,这种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之相反,应当积极寻求创新性的保护与发展模式,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潜在价值,将传统技艺与前沿的数字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赋予传统技艺全新的生命力,使其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而且极有可能催生出一系列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文化新业态,那些传统的手工技艺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进而开发出的虚拟沉浸式体验产品,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和非遗故事的现代性表达,能够让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助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民俗活动与社区的深度互动,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其中,能够极大地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充分表明,非遗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昌盛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关键领域,都能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积极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全面建立完善的非遗数据库,为非遗的传承与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依托海量数据资源,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开发出令人惊叹的沉浸式文创产品,让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大力推动非遗与文旅、影视、设计等热门产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性的产品设计和业态融合,打造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强势品牌。教育传承是确保非遗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积极将非遗技艺系统地纳入高校美育体系,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通过精心培育一批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又精通非遗技艺的复合型传承人才,构建起“产学研用”完美融合的一体化平台,为非遗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此次讲座意义非凡,它不仅仅局限于对非遗保护路径的理论探讨,更通过深度的学术碰撞与思维交锋,为非遗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勾勒出一幅清晰且极具可行性的系统性方案蓝图,努力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取得更多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的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

一审:赵 婧

二审:王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