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动态

首页 / 美育教育 / 美育动态 / 正文

民歌照亮乡村之路:2025 年中北大学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班” 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25-05-15 发布人:赵婧 签发人:王燕平 阅读数:

2025 年 5 月 15 日,中北大学 “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班”举行了一场以“民歌照亮乡村之路”为主题的成果展示音乐会,现场掌声如雷。此次培训班指导单位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依托中北大学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致力于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民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声音记忆,这种植根于土地的声音艺术,既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遗传密码。非遗民歌作为人类文明的活态基因库,其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艺术表达范畴,而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些穿越时空的旋律不仅是审美的产物,更是民族精神、历史记忆与生态智慧的复合体,在当代社会展现出多维度的文明价值。在成果展示中非遗传承人们共展示了6首非遗民歌,包括《放羊汉唱起爬山调》、《十八相送》等乐曲。其中河曲民歌如同黄河水打磨的璞玉,在晋陕蒙交界的河曲县,因黄河"龙湾"地貌形成的封闭性,孕育出"酸曲儿"特有的苍凉音色,旋律线呈现典型的"陡起缓落"特征;而祁太秧歌则诞生于晋中商业文明的沃土,以太谷、祁县为中心,其音乐骨架中流淌着票号算盘声的节奏基因。

非遗民歌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持续生成文化未来的活性酶。今天非遗传承人们用他们的歌声向我们证明了: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标本封存,而是持续生成新的文明可能性——就像黄河水永远携带黄土高原奔向海洋,却在每个漩涡里保存着千年前的水分子记忆。

中北大学未来将继续深化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加强与地方社区的合作,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审:赵  婧

二审:王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