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主科

  电子教案

 

民族声乐教案

 

 

授课题目

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

授课时间

13

班级

二年级

授课对象

声乐学生

课时

45分钟

授课方法

讲授、示范

课程性质:《声乐》是音乐学专业声乐主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歌唱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完整地表现各种类型、各种风格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的: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学习作品的曲式结构         

          3、演唱与伴奏之间相互配合       

          4、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的有机融合

教学难点

1、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平衡关系

2、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音色的对立统一

3、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意境上的相互依存

教材选用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

一、理论讲解

1、钢琴伴奏的作用

a、钢琴伴奏做为声乐作品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可以表现出声乐作品立体形象的音响效果,完整呈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在声乐作品表现中,钢琴作品追随作品的主旋律,辅助演唱者并激发其更好的演唱,将作品形象和情感已经全部呈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

b、不同的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和意图,钢琴伴奏的加入使得声乐作品在表演时有一个描绘作品意境的前奏,烘托声乐作品的背景并充分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同时可以利用间奏时的稳定速度来使演唱者进行速度调整,也可以调整演唱者的情绪状态,对情感进行最后的补充,使整个作品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来。

2、钢琴伴奏的艺术功能

a、提示

利用前奏部分提示声乐作品的调性、节奏、速度、力度、情绪,使演唱者进入声乐作品的主题意境,以便演唱的顺利开始。间奏和尾奏是对歌曲内容的补充和衔接,使歌曲的调性更加明确,丰富作品的和声织体,使作品更加完整统一。

b、补充

钢琴伴奏中,有较多的模仿复调和旋律声部所形成的“轮唱”或重唱,对声乐演唱有着充分的支持和强调作用增加旋律的感染力,补充并完整整个声乐作品。

c、渲染

钢琴伴奏利用各种织体:流动性织体、旋律织体、背景性织体、和声织体等不同的变化来丰富音乐旋律,渲染音乐气氛,增强音乐叙事性,色彩的明暗对比及情绪的转换衬托歌唱声部,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二、实例讲解

钢琴伴奏《岁月悠悠》

1、了解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和风格流派,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演奏分析

这首作品的伴奏基本与歌唱旋律同步,伴奏者在明确歌曲内涵后,积极与演唱者合作进行二度创作,准确的诠释作品。

前奏:11小节构成,左右手都是由8分音符和16分音符构成,右手8分音符的隐形旋律线条弹奏要清晰,呼吸连贯歌唱,为歌唱者的进入做好铺垫。

 

主题:伴奏声部晚于歌唱旋律主音,目的在于更加突出歌唱旋律。此曲音乐宽广,节奏舒缓,情绪始终是失落、无奈、回忆与叹息,伴奏要根据演唱者气息的变化和强弱的运用来适当控制延音与重音 。16分音符要轻奏,增加乐曲的流动性。

在此曲尾部,运用了“人声”钢琴卡农式复调模仿,旋律在人声与伴奏中呈现重唱效果,表现出主人公内心压抑与无奈的心情,具有诉说性的旋律风格,钢琴伴奏的主旋律弹奏要跟随演唱者高低起伏变化,起到烘托的效果,突出整体音乐的层次感。最后四小节的钢琴尾奏将主题再现,双手保持弱奏同时要很好的控制右手旋律音,逐渐渐慢结束,表现出主人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之苦。

三、课堂训练与指导 

小结

演唱者与钢琴伴奏之间是相互依托,密不可分。要表现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就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练习、相互交流提升作品的内涵与意境。

作业

《渔光曲》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