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主科

  申报书
申报书

 

 

中北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艺术学院                 

            声乐主科——中国民族声乐教学   

        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音乐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音乐表演                

课 程    责 人             冯亚琴                  

                    2015.9.6              

 

 

 

 

 

 

 

 


 

填 写 要 求

 

一、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    推荐单位为XXX学院。

五、    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六、    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所在学院盖章。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原课程负责人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现课程负责人

冯亚琴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0.5

最终学历

大学

专业技术职务

正高

    

 

行政职务

山西省政协常委

所在院系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联系方式(手机)

13633511981

研究方向

声乐表演

负责人更换原因

 

教学情况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项目负责人冯亚琴自2011年作为高级人才引进我校,她近三年讲授的课程全部为声乐技巧,培养学生87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多人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所教授学生和洋洋获得山西省第七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专业组优秀奖”和中北大学“十佳校园歌手”称号,吴俊宵在山西省第二届影视歌曲演唱大赛中获专业组三等奖,张春宇在“蒙维草原情”察右后旗青年歌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张斌在山西省教育厅、文联团省委组织的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中获专业组二等奖。在2015年山西省第四届“雏菊奖”大学生艺术大赛中,潘雨、殷凤蔓获得二等奖;乐赛珊、张斌、张春雨、栾澜、刘新宇获得三等奖,其中张斌还在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校园艺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近五年讲授课程全部为声乐技巧,在艺术学院属于专业主科,每周学时为每人1课时,共29学时/周;学生5届,共计14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负责人承担的毕业论文辅导工作,每年5人,共计25人次。

负责人承担的学生毕业实习辅导工作,每年6人,共计30人次。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201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山西民歌的传承对山西省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

22013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民歌的传承对山西省文化事业的影响

3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晋北民歌和晋中民歌的

比较研究。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论新时期文化事业背景下的山西民歌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5.2

浅析山西民歌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音乐时空,2015.5

 

学术研究

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

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

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201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山西民歌的传承对山西省文化事业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

2013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民歌的传承对山西省文化事业的影响  主持人

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晋北民歌和晋中民歌

的比较研究  主持人

2014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非遗视域下山西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排名第二      

2015年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利

用研究      排名第二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新时期文化事业背景下的山西民歌传承与发展,北方音乐,2015.2

浅析山西民歌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音乐时空,2015.5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1990年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

21992年获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专业民族声乐大赛山西选拔赛第一名,并获得中国文化部专业民族声乐大赛“个人演唱奖”

32003年获山西省文化戏剧最高奖“杏花奖”

42011年获山西妇女联合会“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52010年获山西省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冯亚琴

1960.5

正高

声乐表演

总负责人

 

梁奇

1973.5

讲师

音乐教育

课程实施

 

王琼

1980.11

讲师

音乐表演

课程实施

钢琴伴奏

 

张丽珍

1975.10

博士

钢琴表演

课程实施

 

马新媛

1980.10

博士

声乐表演

课程实施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声乐课程经过数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双师”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都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1.    知识结构:成员的知识结构分布多样、异质,便于学科交叉与创新。

2.    年龄结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0岁,成员全部在50岁以下,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队伍。

3.    学缘结构:教师队伍中的成员分别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音乐学院。结构多样,学历全部在硕士以上。

4.    职称结构:教授1人,讲师4人,博士2人。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大量的舞台演出实践经验。

5.    配置情况:团队中的各教师都曾在声乐领域中的不同方向取得过一定的成绩,对声乐中的“合唱”形式、“美声”、“民族”唱法都有一定的研究,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如“山西民歌”、“合唱与指挥”、“歌剧的演唱”、“钢琴艺术指导”等等。其中多人获得全国、省、市、校等各级各类荣誉及奖励,多人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这支声乐教学团队,一直非常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经常进行

有关本课程的教改、课程建设、教程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及青年教师

试讲、评课等教学活动。

近年来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有:

1、编写了声乐专业个别课教案本,统一规范教案写作。

2、建立了声乐教学曲目库。

3、完善了声乐方向教学模块的课程设置。

4、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学生定量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措施和方案。

5、发表了一定量的教材以及大量的关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论文。

6、研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7、开展了声乐教学公开课。

近年来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有:

1、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表演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山西省高校钢琴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32015年教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

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课程组成员开展了定教学大纲、编写试用教材的工作。

2. 集体备课,随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

3.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别因材施教。

4. 成绩:学生获奖,教改科研立项。

3.课程建设

1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

声乐课程是音乐学科中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涵盖

了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

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声乐理论、舞台表演等学科领

域。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

程。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开设了声乐课程,重视“声乐”这门主干专

业课的发展和建设,不断加强对声乐教学的研究,重视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倡导“学以

致用”、“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周一人一课时、一周两

人一课时以及集体小组课三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探索在声乐教学中实行动态管理,

引入激励机制,即根据每次考察成绩进行授课形式的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

长和兴趣,鼓励师生在教学上出成果,此授课方式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同时,对声乐课程,我院开设了声乐理论、声乐发声基础、声乐舞台表演等声乐方

向的模块课程,将声乐课作为专业主干课和必修课,对学生加强理论培养,拓宽学

生专业视野,配合其他各门课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

业务能力强的学生。注重教学实践,坚定地把学生推向舞台,严格实施学生系列音

乐会等措施,让学生在舞台上不断得到充分锻炼。

该课程负责人及小组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能力,声乐课程

负责人是具有全面艺术素养和多年艺术管理经验的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声乐课程

小组成员也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各声部较为齐全,且平均年龄较轻,青年教师全

都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多次在国家级、省部级声乐大赛中获奖。近三年来,学

生评价、反应良好,使之具备建设精品资源元共享课程的基础条件。

2)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及分阶段计划进度安排(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每半年为一个

阶段):

第一阶段:20159月——20163月,继续整理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充实课程资源,包括剩余课程录制、电子教案及试题库的上传工作,不断完善课程网站;

第二阶段:20164月——20167月,追踪学科发展前言,不断调整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工作;

第三阶段:20168月——201612月,继续强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扩充网络教学资源,形成网上教学系统,将本课程的定位和特色(研究性、实践性、互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阶段:20171月——20176月,动态更新丰富已建立的课程网站,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听取反馈意见,找出差距,不断促进本课程发展,建立合格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课程内容设计坚持基于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社会有用的

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第一章  走进民族声乐

1、民族声乐综述

2、民族声乐的起源与分类

传统民歌

创作歌曲

3、示范演唱新编民歌“天边”、艺术歌曲“草原之夜”

第二章  山西民歌精髓之“桃花红杏花白”

1、山西民歌简介

2、左权民歌的特点

3、“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处理

教学要求:学习歌唱语言的基本知识,了解歌唱呼吸原理,掌握中国民族声乐语

言的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等。

第三章 近代艺术歌曲“思乡”

1、近代艺术歌曲的定义

2、作曲家简介

3作品演唱特点

1)歌词韵律与旋律的结合

2)歌词韵律与节奏的结合

3抒情与典雅的高贵气质

4、作品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发声的基本原理并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准确把握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与特点。

第四章  近代抒情歌曲的典范--“铁蹄下的歌女”

1、作曲家介绍

2、作品创作背景

3、歌曲声韵、节奏、演唱技巧处理

教学要求: 了解歌唱共鸣原理,熟悉歌唱共鸣的类型和各共鸣腔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演唱实践,学习近代作品的演唱特点与风格把握。

第五章  古典韵味的现代创作歌曲--“梅花引”

1、古曲介绍

2、作品分析

3、演唱艺术处理

教学要求: 掌握作品中咬字、吐字、归韵的处理,中国民族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第六章  中国抒情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 “不幸的人生”

1、中国歌剧的历史

2、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

3、歌剧《伤逝》作曲家介绍与故事背景

4歌剧《伤逝》选段“不幸的人生”的人物情感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状况,学习具体演唱方法、掌握气息控制、语言的清晰准确

第七章  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机结合

1、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2、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作品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钢琴伴奏与演唱之间的关系,通过范例具体学习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前奏、间奏及尾奏的把握,语调与句法的处理,重视伴奏在歌唱中的作用。

第八章  内蒙新民歌“鸿雁”

1、内蒙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2、内蒙民歌的演唱特征

3、“鸿雁”的艺术处理

教学要求: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特点,学习鸿雁唱腔及的咬字归韵处理。了解演唱

中各种对比手法在歌曲作品的重要性。

第九章 中国民族声乐与戏曲元素的融合

1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与戏曲元素融合的发展概况

2节奏多样化 

3唱腔多样化 

4、作品处理

教学要求: 通过具体作品的学习,能够掌握气息的驾驭、母音的控制、情感的

投入及润腔的运用。

第十章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偶然”

1、作曲家介绍

2、作品创作背景

3、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歌曲,并能根据歌曲词曲提供的信息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歌唱技能技巧进行创造性地演唱。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中国民族歌剧得发展简述

1、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

2、民族歌剧的艺术特点

3、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

教学要求: 通过对民族歌剧的学习,综合理解歌剧的演唱风格和发展变化。通过具

体作品的演唱,学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乐句的呼吸及情感处理。

第十二章 中国民族歌剧红珊瑚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

1、作曲家介绍

2、作品介绍

3、作品分析

4、情感处理

教学要求: 通过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表演,了解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科

学性、民族性以及艺术性等特征。

第十三章 钢琴艺术指导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钢琴艺术指导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2、艺术歌曲的伴奏特点

3、民族歌剧的伴奏特点

4、作品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不同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默契配合。

第十四章 当代创作歌曲--“江山”

1、作品时代背景

2、作品分析

3、演唱技术与情感处理

教学要求: 通过对作品的演唱,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通过演唱歌曲,能

够体会歌曲的艺术情感。

第十五章 民族声乐的表演艺术--舞台实践

1、台风训练

2、声、形、表有机统一

3、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默契配合

实践教学内容
(一)目的和要求:
1
、通过演唱和欣赏民族优秀声乐作品,积累音乐曲目,开阔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声乐演唱技能,形成声乐演唱和表演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歌唱的二度创作能力。

4、通过演唱实践,逐步形成进行演唱和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内容和安排
1
、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与歌唱相关的练习、练声曲等进行歌唱常规训

练。
2
、按照教学计划,选择一定量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进行演唱学习。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与教学实践。参加各种类型的演出、声乐辅导、比赛等

活动。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声乐课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院坚持的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树形象的办学理念,本课程以专业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培养特色艺术人才为目标。我们通过以下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舞台实践和专业比赛,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深入村寨,不断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让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机制、有目标、有意义、有效果、真正起到为培养人才服务的作用。

1、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234)罗宪君、李滨荪、徐朗、颜蕙先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民族声乐教材》金铁霖著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3、《民族唱法歌曲大全》 郭祥义 主编

4、《声乐实用基础教程》 胡钟刚 张友刚 编著

5、《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及补充歌曲》 余文基 编

6、《男中音歌曲集》温恒泰 编

7、《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集》 霍立 李静玉 金茗 霍平 金城 主编

8、《中国民族声乐教程》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9、《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集》112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教参:  

1、《声乐教学法》   石惟正    白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歌唱理论基础》   梅学明     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  

3、《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声乐教学论》  俞子正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2、名师讲座网站链接:

周晓燕声乐教程

http://video.haosou.com/v?q

戴玉强《戴你歌唱》声乐教学视频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3306268.html

3、名家音乐会视频

中国十大女高音歌唱家音乐会
     http://v.ku6.com/show/eMkeWbmNfncLuJgg569pSg...html

中国十大男高音歌唱家音乐会http://v.ku6.com/show/Q7A_Hui0z1P9jRl9wQU_Dg...html

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生音乐会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TEp9RTqPgc

4、专业院校网站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http://www.ccmusic.edu.cn/ccmusic/mainweb/#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http://www.shcmusic.edu.cn/info_22.aspx?cid=27&ppid=27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http://mzsy.tjcm.edu.cn/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http://www.ccom.edu.cn/aboutccom/jigou/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

http://www.sccm.cn/department/index.asp?id=4

以上内容全部上传网络,和广大线下学生互动,增大受众面,在反馈与交流中,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本资源清单

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源:

1)声乐教学视频 本课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反映在视频上,课件已经部分上网,供学生下载或线上学习。

2)学习资料库 本课程从教学、文艺演出、各种晚会等收集教学与演出资料和学习资料,这些资料,针对性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3)视频录像资料 本课程收集了教学、文艺演出、各种晚会等的视频录像资料及实际工作录像,既可以作为示范教学的资料,也可以供学生课下练习观看使用,提高学生实际动演唱能力和实践能力。

4)精品课程申报表 

 5)课程介绍 

6)师资队伍介绍 包括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简介 

 7)教学大纲 

8)电子教案

9)基础练声曲作业

10)民族声乐作品正谱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1、           已建成清单:

1)相关声乐教育视频的网上链接,如中国音乐网、清风音乐论坛、中国声乐网、“戴你唱歌”声乐慕课等。

2)基本声乐练声曲

3)师生音乐会录像及照片

4)相关声乐学术领域的网址链接

2、           正在建设的清单:

1)电子声乐书籍

2)网上MIDI音乐制作室

3)网上录音室

4)民族声乐歌曲伴奏曲集

5)民族声乐正谱集

6)网上音像视听实验室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院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自我评价:

1.本课程的独特之处:

本课程打破已往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突破单一训练声音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手段、灵活的方式、多渠道的开展教学活动,合理运用声像资料,借鉴学习优秀传统曲目,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组织观看专业文艺演出,扩大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采用一体化教学:即发声基础训练、民族声乐表演与中国歌剧表演三者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具体表现为:

1. 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与企业、文艺团体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编写社会适用性、针对性强的教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模式的仿真化。基于舞台表演流程的教学设计;基于舞台工作场景的模块教学;基于演出实践的模拟教学。采用纵横两条主线,通过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声乐基础训练、民族声乐表演训练、歌剧表演训练职业素养等的要点融入到各个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中去。

3. 教学评估的科学化。实施立体化的评估体系,形成性评估与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估和实践技能评估相结合,老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校内学习效果评估和校外演出实践评估相结合。

本课程从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的教学上搞研究、抓特色、积极探索与实行"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滚动制教学"方案,加速人才培养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随着课程建设的完善和深化,各种资源在现有基础上的不断加强,更趋于合理。本课程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与各大院校本科声乐教育相媲美。

2.本课程努力的方向与途径:

1. 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 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取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3. 进一步充实课程资源库,强化对相关课程的辐射和互补作用。

4. 加强和兄弟院校以及国内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5.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建立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建设一定规模的音乐厅,丰富教学资源。

同行专家评价:

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评价:

我认为该校的声乐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设计体现了复合性与实用性,专业课程师资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色鲜明,教学改革措施得当,教学手段及硬件设施先进。

山西省文联主席评价:

从该校当前在业内的声誉看,音乐教育专业担当了全省音乐师资教育全部内容,便可窥见该校声乐教学的积淀之一斑。从选择教材的内容也可看出,该校的声乐课程无论是内容体系还是教学理念在全市均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评价: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团队,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借助社会企业力量,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式的宗旨,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合作卓有成效,最终实现了以高水平人才更好地服务回馈社会。我们的课程特色得到行业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学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山西省演艺集团董事长评价: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声乐课程教学目的明确,使学生具备今后工作所需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复合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用人单位最欢迎这样能够马上进入战斗的学生,使我们缩短甚至省略了入职培训,节约了人力成本。

山西省歌舞剧院院长评价: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声乐专业学生功底扎实、知识结构优良、综合素质出色,“能用、好用、经用”。

学院评价:

学院院长认为:“从历年教学检查看,该课程教学内容充实、直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模拟实践环节针对性强,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好。该课课程改革尝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该课程组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名列前茅。”

学院教学副院认为:“音乐学院声乐课程组的教师人员充实,理论基础深厚,科研能力强,专业技能能力强,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演唱能力,教学方法活泼多样,实践教学优势明显,特色明显,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受到学生的普遍赞扬。教学效果优秀。”

教职委教授认为:“你们的声乐课组织教学严密,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功底扎实,教学语言流畅,专业技能高超,学生学习效果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难得的好课。”

学生评价:

本课程一直深受同学们的好评。教学形式生动、直观、简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们评价:声乐课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我们在课上学到了知识、技能,也学会了做人。

社会使用评价:

用人单位的整体评价: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音乐专业水平较高。

7.学院政策支持

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有较为完整的具体措施,在资金投入、奖励等方面有很多倾斜政策,我院一直重视课程建设。自艺术学院成立以来,为贯彻落实我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决定,采取如下措施鼓励、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1.加强规划        

学院制订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规划的重点之一,要求各专业建设规划中必须包含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2. 配套措施

学院有严格的评选程序,评选一定量的院级精品课程,并从中遴选若干门推荐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已有相应的考评、评选政策)。学院还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体系和年度评优体系。

3. 奖励政策

凡获得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者,学院将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学院将督促检查该课程的建设进度,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环境的维护,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8.承诺与责任

1.学院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院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院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保证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在中北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共享。

                                            

课程负责人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9.推荐单位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